您的位置:首页 >数码趋势 >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导读 大家好,小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小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E.H.Erikson (1902)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个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因此,这个理论可以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

2、 埃里克森的个性终身发展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的任何教育失误,都会阻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也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是现在的你,你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心理素质,在什么年龄,给你一个反思的依据。

3、 (1)婴儿期(0 ~ 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4、 这个时候,不要以为宝宝是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管吃,不要哭,这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基本信任和不信任心理冲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人。当孩子哭闹或饥饿时,父母是否出现是建立信任的重要问题。在信任人格中形成希望的品质,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有信任的孩子敢于希望,充满理想,有强烈的未来取向。另一方面又不敢奢望,总担心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将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实现的执着信念,是对黑暗力量的怒吼,标志着生命的诞生。

5、 (2)儿童期(1.5 ~ 3岁):自主性与羞怯和怀疑的冲突。

6、 在这期间,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技能,如爬山、走路和说话。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孩子开始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冲突就非常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孩子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孩子大小便,让孩子对肮脏的排便感到羞耻,训练孩子按时吃饭,节约食物等。另一方面,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感觉,坚持自己的饮食和排泄方式,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孩子会反复利用我,我们,不反抗外界的控制,而家长千万不能放任,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相反,如果太严厉,会伤害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制力。如果父母没有适当地保护或惩罚孩子,孩子会多疑和害羞。所以把握度的问题,有利于孩子人格中意志品质的形成。埃里克森将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羞怯和怀疑,做出坚定选择或自我克制的决心。

7、 (3)学龄早期(3 ~ 5岁):主动与内疚感冲突。

8、 在这期间,如果鼓励孩子的主动探究行为,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大人嘲笑孩子的原始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从而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的狭小圈子里,缺乏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9、 当孩子的主动性超过了他们的罪恶感,他们就具备了目的性的品质。埃里克森将目的定义为:一种勇于正视和追求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受儿童想象力失败、内疚和害怕惩罚的限制。

10、 (4)学龄期(6 ~ 12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11、 这个阶段的所有孩子都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掌握未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将获得一种勤奋感,这将使他们对未来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充满信心。反之,就会有自卑心理。另外,如果孩子养成了过分关注自己工作的态度,对其他方面漠不关心,这样的人的人生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样的工作作为自己唯一的价值标准,他可能会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上司最驯服、最无脑的奴隶。

12、 当孩子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就会获得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不因孩子的自卑而减弱,完成任务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巧和智慧。

13、 5]青春期(12 ~ 18岁):自我认同与角色困惑的冲突。

14、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感到困扰和困惑。所以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的认同感或者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的情感地位。这个阶段的危机是角色的混淆。

15、 这种统一感也是一种不断增长的自信,是一种在过往经历中形成的内心的坚持和认同感(一个人的心理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感觉相称,显然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华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16、 埃里克森运用身份危机理论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觉得他所处的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剥夺了他自我认同的所有可能性,他就会以惊人的力量去反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如果没有认同感,就不会有自我的存在。所以,他宁愿做个坏人,或者干脆像个死人一样活着,也不愿不伦不类。他自由选择所有这些东西。

17、 有了自我认同,忠诚的品质就形成了。埃里克森将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体系不可避免的矛盾坚持自己身份的能力。

18、 (6)成年早期(18 ~ 25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19、 只有自我认同感强的年轻人才敢冒险和别人发生亲密关系。因为和别人有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身份和别人的身份融为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从而获得亲切感,否则会感到孤独。埃里克森把爱情定义为抑制异性之间的基因对立,永远给予对方。

20、 一旦成年

21、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22、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23、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对失望(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24、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25、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26、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27、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