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出十三归】“九出十三归”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计息方式,常见于旧时的高利贷或非正规金融活动中。这种利息计算方式因其复杂的计算逻辑和较高的实际利率而广为人知,也常被用来形容借贷中的“陷阱”。
以下是对“九出十三归”的详细总结与解析:
一、什么是“九出十三归”?
“九出十三归”是一种以“利滚利”方式计算利息的借贷方式,其特点是: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借得的钱款是本金的90%(即“九出”),但还款时却要还本金的130%(即“十三归”)。也就是说,借款人实际得到的是90元,但需要偿还130元。
这种计算方式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简单的利息问题,但实际上,它涉及的是复利计算,且通常在短期内频繁计息,导致债务迅速膨胀。
二、具体计算方式
项目 | 内容 |
借款金额(本金) | 100元 |
实际借款金额(九出) | 90元(即扣除10%作为利息) |
还款金额(十三归) | 130元 |
利息总额 | 40元(130 - 90) |
年利率(按一年计算) | 约44.4%(40/90) |
三、实际应用情况
“九出十三归”通常出现在短期高利贷中,尤其是在没有正规金融机构介入的地区或群体中较为常见。例如:
- 短期借款:如借100元,实际拿到90元,一个月后需还130元。
- 复利计算:若未及时还款,可能按月计息,导致债务倍增。
- 隐蔽性高:由于表面看似“低息”,容易让借款人放松警惕。
四、风险与危害
1. 实际利率极高:虽然名义上看起来利率不高,但实际年化利率可达40%以上。
2. 容易陷入债务陷阱:一旦无法按时还款,债务会迅速累积。
3. 法律风险:在中国,高利贷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但“九出十三归”仍可能构成非法放贷行为。
五、如何避免“九出十三归”陷阱?
1. 了解真实利率: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避免被表面数字误导。
2.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通过银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法机构借款。
3. 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
4. 提高金融意识: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识别各类借贷陷阱。
六、总结
“九出十三归”是一种典型的高利贷计息方式,其本质是通过“预扣利息”来提高实际利率,使借款人承担更高的还款压力。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曾广泛存在,但在现代金融体系下,这种做法已被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对于普通借款人来说,提高警惕、理性借贷是避免陷入债务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