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说的是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全诗为: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杜甫在感叹王昭君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感慨。其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描绘了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孤独凄凉的境遇,以及她在异域他乡最终埋骨黄沙的结局。
一、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出自杜甫《咏怀古迹》,描写的是王昭君。她作为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因和亲政策被派往匈奴,远离故土,最终客死异乡。诗句通过“紫台”象征汉宫,“朔漠”指北方边塞,表现了她出塞的遥远与孤寂;“青冢”则是她的坟墓,而“黄昏”则渲染了一种苍凉、哀婉的氛围。
杜甫借此抒发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第三首 |
出处原文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作者 | 杜甫(唐代) |
诗句含义 | 描写王昭君出塞后的孤独与悲凉 |
诗中人物 | 王昭君(汉代宫女,和亲匈奴) |
“紫台”解释 | 汉宫,象征故国 |
“朔漠”解释 | 北方沙漠,指匈奴之地 |
“青冢”解释 | 王昭君的坟墓,位于今内蒙古 |
“黄昏”象征 | 孤寂、哀愁、人生暮年 |
诗歌主题 | 历史人物的命运感慨,对和平与牺牲的思考 |
三、结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描写,更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政治与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牺牲。杜甫以诗寄情,让后人得以从千年之外感受到那份沉郁的悲凉。这一诗句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