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看世界 >

九上化学知识点(九上化学)

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九上化学知识点,九上化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您好这位朋友。2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九上化学知识点,九上化学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您好这位朋友。

2、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4、(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5、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6、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7、(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8、(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9、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10、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1、(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12、(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13、(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14、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5、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16、 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7、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

18、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19、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20、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21、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2、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23、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4、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25、 3. 量筒的使用(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26、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7、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8、(2)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29、若仰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大,若俯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小。

30、(3)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31、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加热。

32、 四、酒精灯的使用1.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33、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34、 2.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①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②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③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④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⑤ 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5、 3.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等。

36、 4.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① 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37、 五、洗涤仪器1.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38、 2.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9、 第二部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40、如:N2、O2 、CO2、P2O5等。

41、 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42、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3、如:N2 、O2 、S、P等。

44、 4.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5、如:CO2、 KClO3、SO2 等。

46、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47、如:CO2、 SO2等。

48、 6.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49、(A+B =AB) 7. 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50、(AB =A +B) 8.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51、(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9.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52、(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0.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53、 二、空气的成分1. 空气含氧量的测定 —— 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考虑产物) 2. 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分数计)。

54、 3.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55、 4. 氮气的用途:保护气、液氮用于医疗。

56、 5.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极不活泼,用做保护气;通电发光,用做霓虹灯。

57、 6. 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58、(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59、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60、 三、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61、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凝固成淡蓝色固体。

62、 2.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63、(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64、(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木炭、红磷、硫磺、铁丝(重点掌握四种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八种实验现象辨析)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1)高锰酸钾 —— 加热(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加热(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 常温下 2. 实验装置 3. 收集方法:(1)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2)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65、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66、 4. 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装一团棉花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5.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7、 6. 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68、(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69、 7. 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70、(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71、(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72、(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73、(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74、(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5、(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76、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77、(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9)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上再拿出水槽。

78、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79、(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80、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81、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

82、 第三部分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 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83、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84、 2. 一正氧、二负氢:电解水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85、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气体可燃烧是氢气。

86、  3. 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87、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88、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89、 4. 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90、(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91、 二、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氯气) 2. 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

92、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而使液体变无色无味。

93、 3. 硬水和软水(1)区别: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

94、(2)鉴别:肥皂水① 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多浮渣较少泡沫的是硬水;② 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少浮渣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95、(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

96、 三、物质的分离方法1. 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97、 2.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98、 四、爱护水资源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99、 2.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00、 3. 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101、(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①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 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③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④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102、 第四部分    微观化学 一、分子1.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03、 2. 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04、(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105、(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106、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107、 二、原子1. 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08、 2.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09、 三、离子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10、 2. 分类:(1)失去电子带正电 —— 阳离子(2)得到电子带负电 —— 阴离子 四、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1. 物质由元素组成 2.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五、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11、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112、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113、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1)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计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114、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115、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16、(2)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117、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118、(3)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 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 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3)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19、(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20、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121、(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122、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123、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124、(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125、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126、 6.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祝福朋友幸福!。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